2009年4月16日星期四

金融危机报道重在提振信心

今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使用"信心"一词,凸显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信心"."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重要",温总理这句被广泛引用的话,也正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当坚持的新闻宣传报道原则.以积极的姿态、正面的引导、务实的行动,帮助市场重拾信心.


  在去年上半年到今年的金融危机报道中,《温州日报》坚持"以正确的导向来营造鼓劲发展的氛围",总结近一年来的报道,可以说,《温州日报》承担起了四种角色:"经济雷达""显微镜""透视镜"和"指南针"的作用.


  危机萌发时,着重于信息采集,当好"经济雷达"


  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在对次贷危机的报道中,《温州日报》一开始就坚持多渠道采集信息和多元信息报道,给读者提供全方位信息.因为,人们只有知道了"怎么回事",才会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做",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温州日报》及时采集国际新闻的相关信息.2008年1月,次贷危机的阴云已笼罩美国,华尔街噩耗频传,美联储、国会、白宫也开始坐不住了,美国经济是否开始步入衰退?这个信息十分受人关注,《温州日报》要闻版以及国际新闻版密切关注并及时刊发一些分析类稿件,起到了很好的经济预警作用.


  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本土企业.随着次贷危机的日渐扩大,温州外贸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来自温州外经贸部门的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开始,温州企业出口报损案件增加,产品提价难度加大,对美出口金额下滑.3月18日,跑金融线的记者在参加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时,注意到这个信息,并及时采写了《美国次级债波及温州外贸》,此稿是温州媒体最先报道金融危机影响本土企业的稿件.这个时期,温州的外贸出口也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外贸出口这个重要的"晴雨表"备受关注,工具显微镜,《温州日报》紧盯这方面情况,特别是在去年4月份的出口额出现强劲反弹时,给予重点报道,文中分析:"从数字可以看出温州企业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明确肯定:下大力气拓展"高速增长的欧盟、俄罗斯和东盟市场",能"有效弥补受次贷危机影响的美国市场".这些信息虽然小,但是毋庸置疑,它们都不容忽视.


  危机蔓延时,着重于典型引路,当好"显微镜"


  实际上,当次贷危机演化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时,没有企业会"坐以待毙",他们中不乏积极应对的典型,一些化"危"为"机"的经验,看似不起眼,但有成效;有的极具创造性和可操作性,亟待广而告之、推而广之.而党报所要做的,就是要拿着"显微镜"去发现,尤其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放大典型的"正向效应",着力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正向引导力,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温州日报》首先把引导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上,结合浙江省委、温州市委的"两创"战略,及时推出"聚焦创新强工"专栏,持续刊出9组深度报道和2篇综述,深刻解读温州几十家工业企业"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这组事例新鲜、论说有力的报道给温州市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启迪.


  此后,日报一版又开辟"政企联动、攻坚克难"专栏报道,刊发39篇深度报道,为温州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危机是怎样转化为商机的—温州康泰电器"重生"的启示》等文章刊发后,这些企业"过冬"的经验,给其他企业苦练内功、增强活力以很好的引导和帮助.其中,《深耕细作挖掘用地新空间—企业技改"零增地"各有妙招》引起温州市长重视,批示要推广所报道的企业的做法.不仅如此,这组报道还有其独到的社会效果,即及时传递党委、政府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决心,增强企业度过难关的信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7月,来温视察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了解到温州市委联动机关党报开展"政企联动、克难攻坚"企业服务年活动后,非常赞许.


  危机面前,信心为什么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有信心才能去拼搏,有信心才能把当前的困难和危机看成机遇.用典型来引路,鼓励鼓劲,提振信心,无疑是好做法.在各种"小典型"纷纷亮相,营造"鼓足干劲"的良好氛围下,《温州日报》又把握报道节奏,推出一个"重磅典型":《华仪的华丽转身》.稿件的题记,点出树立华仪集团这个转型升级典型的意义所在—"在发展的T型台上/一次次的转身/是如此的华丽/从低压到高压/从电气到风能/从风能到太阳能/最是那一转身的风姿/让我们惊叹……"这也是温州民企在金融危机中,以极大的勇气、智慧和魄力所进行转型升级的漂亮动作,是温州产业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很多民企老板在看了这条稿件后都表示深受启迪.此后,温州市政府抓紧制订《温州市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提出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其中就有华仪这一典型的影响.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