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财经天下-陶冬》中国经济告急

中国经济告急 2008/11/05 15:16
  《财经天下》中国经济告急,工具显微镜。10月份PMI(采购经理指数)急跌至44﹒6。这是
PMI四个月中第三次跌破50大关(表明经济活动在收缩),显微硬度计,而且这已低过PMI历史上任何
一个低位。如果PMI指数一个月内跌6﹒6点颇为震撼的话,其它领先指标跌幅更大--新订
单指数急挫9﹒6点,出口订单指数降7﹒4点。生产要素价格暴挫、库存上升、进口大幅回落
。中国的PMI指数比较波动,但它对经济走势的前瞻性预测,多数时候证明是准确的。 

            *经济显著放缓大局不会改变*

  10月份PMI大致表明,中国经济目前可能只有5﹒5%至6﹒5%的增长速度,远远低
过过去30年平均9﹒9%的GDP增长。而且,这是在北京奥运因素消除之后取得的。笔者不
排除PMI在今后几个月出现反弹,但是相信经济显著放缓的大局不会改变。 
  出口放缓、房地产不景,早在意料之中。大宗消费(如汽车销售、旅行人数)疲弱也算不上
新闻。笔者近来在华东、华南地区调查的最新感触是基础设施之外的民间投资似乎一夜间消失了
。理论上讲中国与全球金融海啸之间有防火墙,资本管制下中国的银行并未像欧美同行那样遭受
「有毒资产」的荼毒,内需不致受太大的直接冲击。但是一天两播的中央电视台的「直击华尔街
」捧红了一名主持人,击垮了全国的投资信心,显微镜。当企业家对经济前景感到不明朗时,推迟投资计
划乃条件反射。PMI订单指数中,机械、设备指数暴跌相信便是这种投资信心的折射。 
  内需放缓、出口下滑,已经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这些在中国的城镇失业统计数字中看不到
,但是对于消费却有直接的影响,并对社会安定埋下隐患,生物显微镜。同时广东、江浙一带企业大量倒闭,
银行不良资产已在上升中。至于房地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则更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统计数据不受人为干扰,笔者估计中国经济在今后三个季度的增长率只有6%左右。如
果属实,这将是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速。2009年下半年的经济前景会有所改善,基础投
资和其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应该可以将GDP增长重新拉回到8%左右,但是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速的机会不大。 
  
               *政策上有回旋余地*

  前总理朱熔基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大力实施凯恩斯式的财政扩张性政策,使中国经济免
于落入亚洲金融危机的陷阱。不过中国经济真正出现强劲增长,还是在住房改革启动之后。民间
需求复苏是中国增长重回乐土的前提条件。 
  中国经济是大陆型经济。出口对经济影响很大,不过没有出口中国还会有十三亿人的衣食需
求,中国经济还能存活(这是与亚洲其它国家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别)。而且目前中国经济的杠杆
率不高,过度流动性、连续的信贷额管制,加上比较活跃的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的借贷比率普遍
不高(开发商、中小企业除外)。没有高杠杆,经济便不会出大事。 
  不过一旦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相信银行坏帐可能明显上升,银行可能出现「惜贷」,久违的
三角债问题也可能重新浮现,金融环境有恶化的机会。同时就业市场疲软、工资下降,带来收入
增长的回落(对于农民工可能是绝对收入的减少)。需求不足,势必带来产能过剩,金相显微镜。中国明年也
许要重新面对通货紧缩。 
  在应付增长不景和通缩上,北京有大量的政策选择,中国政府在政策上的回旋余地大过任何
一个西方政府。笔者相信基础设施建设,是财政扩张政策的主打,铁路建设、政策住房建设、医
疗卫生改革、南水北调将成为政府投资的聚焦。增值税改革、出口退税加码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
征点,能够将更多的资金返还到民间。 
  至于货币政策,信贷额度将大幅增加,甚至额度本身在2009年也可能被取消。贷款利率
有243基点下降的空间,存款利率估计2009年底会下降189基点。存款准备金率预计下
调300基点。人民币在近期由升值转贬值的势头已定,因为这不仅是货币╱汇率政策的一部分
,更是北京对民众的一个政治信息。笔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在六个月内重新见7。 
  政策的全面推出,应该可以稳住经济,2009年全年GDP增长估计为7﹒2%,
2010年回升至8﹒5%。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很好(在全球衰退、金融海啸
的大环境下)。不过与自己过往的成绩相比,中国似乎进入了一段缓慢增长期。 
《陶冬》
(本文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