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春节前后,人们为北方大旱忧心忡忡,干旱造成的小麦减产让粮食安全再次引起广泛的重视.
而此时,转基因农作物大国———美国的转基因巨头孟山都公司正在弹冠相庆,在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的2008年,以转基因作物为龙头的商业利润刷新了记录,达到20.24亿美元———自2003年以来增长了14倍.
粮食安全问题愈发引起世界范围的重视,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我国粮食产量在1998年达到5.12亿吨的峰值后一路下行,直到2008年才恢复到5.2亿吨以上.
这似乎向以孟山都为首的转基因巨头洞开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十数亿亩耕地的中国,只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的3.3%.
巨大的市场空间使中国的农商领域成为世界上诸多利益相关者频频提起显微镜的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董事会主席克莱夫·詹姆斯(Clive James)博士2月23日再次来到北京,这次他发布了《2008年度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现状报告》.
詹姆斯说:"情况正迅速发生变化.中国已开发出了使用生物技术的抗虫棉花系列,与私营领域的相关公司展开了竞争."
自2008年9月新华社一则消息披露了"中国启动投入35亿美元转基因技术的十二年计划"后,世界上关于中国农作物转基因计划商业化的话题再次增多.据报道,中国的农业生物技术项目已聘用2000名科学家,分布于200家政府资助的实验室.中国约680万农民正在种植生物技术农作物.
转基因,这种曾经备受质疑的技术,将无可避免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它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利益的博弈,也是暴利驱动下各种力量的角力,但可以肯定的是,传统种子的产业链条已被打破,一个新的产业体系正在孕育中.
孟山都的中国野心
孟山都2008年年报里,出现了中国的字眼:"中国1980年人均消费肉类为40英镑,去年(2007年)达到110英镑,而这一数字在美国已超过200镑."依此推算,孟山都感觉(转基因)饲料等业务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预测了种子和生物科技两块业务在2012年可实现73亿-75亿美元的毛利.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2009年1月,孟山都发布的季报数据显示,季度利润上升18%,公司CEO休·格兰特称,未来孟山都的种子价格还会上升.
在给投资者的信中,休·格兰特称:"当我们不能控制天气、生产亩数甚至现货价格,我们仍然控制住那个直接使我们业务增长的因素———种子."
"在这颗简单的种子里,是科技的力量,这将是农民们前所未有接触过的.科技的力量推动我们进入未来,当农民成功了,我们也成功了."的确,孟山都就是通过一粒种子的"智造",获取了财富,也"控制了一些国家的粮食生产."
种子里面的转基因链,是孟山都持续裂变出金子的法宝.
拥有巨大胃口的转基因巨头们,诸如孟山都、先锋等已不局限于偷偷蚕食中国的农业绿金,他们嗅到了中国以后十二年转基因技术计划投入35亿美金背后的市场和利润空间.这实在是饕餮的大餐.
数年来,反对者与支持者的转基因之战,至今似乎进入了实战的程序.中国面临着一道门槛,国外转基因作物巨头也面临一个坎:这个巨大的市场,他们该如何下嘴?我们该如何抗击他们具有鲸吞中国农业的野心?
这已不是政治的拌嘴,而是一场真正的经济战争.
从"种子商务账单"看商机
转基因农作物在全球种植面积已达到1.143亿公顷.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一直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50%以上.
而在中国,18亿亩红线内的农田,除了棉花和少量的转基因种子临床试验田,转基因还没有生根.
我们制作了一个中国农业的"种子商务账单"(如表格所示),有助于我们理解农业巨头公司为何虎视眈眈.
如表格所示,仅大豆、玉米、小麦三种基础作物的种子,总价值就达1248238.5万元———这对农民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这仅仅是他们农业投入成本的一部分.而大豆玉米小麦水稻四大农作物,很大程度上依赖天颜决定农民是否增收或减产.当转基因农作物以"抗寒、抗旱、抗虫"等面目出现时,考虑生存和收入为主的农民,选择的天平自然倾斜于转基因种子.
来自河南方城县的一位农民说:"种子只要好,能抗旱抗寒抗虫产量高,当然要种它."
孟山都所说的"播下增产的种子",事实上已经在田野得到了证明,全世界50%以上的大豆为转基因大豆.在美国,超过半数的农作物是转基因生物,其中几乎所有的大豆和70%的棉花都是经过转基因处理的.
而中国几乎仍然是一个未被转基因技术注入土壤的处女地.十数亿亩的基本保护农田,足够让孟山都等转基因生物公司双眼充满渴望和冲动———每年数百亿的种子成本,只要每公斤种子稍微加上几分钱,那就是纳入囊中的金豆子、金玉米、金稻米、金小麦.而它背后的化学产品,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也会列队而来.
孟山都等几家大的转基因巨头,近年来低调而积极地活跃在中国."显微镜下我们很难想象,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种子商务大单,转基因作物巨头公司能不眼红.有消息称,孟山都已与我国多家种子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我国也已经批准其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产品进口用于加工,其中对于大豆行业的严重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现在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豆超过30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产品.转基因大豆我们已经完全丧失了话语权."科学家黄大昉深表担忧.
中国反击: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与世界巨头的转基因战争中,我们也曾以国家之力,花费十年时间,将孟山都打回美国."孟山都的转基因抗虫棉一度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但是10年后的今天,孟山都基本被打出了中国市场,国内抗虫害转基因棉花种植领域,国产基因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科学家黄大昉说.
转基因棉花的产能,让我国3亿多棉农的生计得到保障,但国家利益,显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棉花的生产种植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开闸转基因农作物的深层原因:与其拱手将市场让给转基因生物公司巨头,倒不如在转基因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竖起一道通过自主研发来拦截国外巨头控制我国农业命脉企图的防火墙.
当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农作物一旦能够生根发芽,种子账单以及之外附加的进账,将是海量和惊人的递增.
ISAAA预测称,到2020年,亚洲的玉米需求预计将增长80%.对于人口大国而言,中国此后12年里,人口、能源、工业对粮食的需求量,和基本恒定的土地面积产能都将有一个巨大的缺口.
中国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变化,是棉花和大豆遭到打击之后的主动.但是,35亿美元的投入却显得相对分散.生命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李宝健透露:"这35亿元美金并非是全部用在农业领域."负责研发的机构更是分散于全国几所高校.相比较而言,孟山都一家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都在销售额的10%以上,按2008年净销售收入113.65亿美元计算,研发费用就达11.3亿美元.
面对商业化公司的步步紧逼,中国加大了投资,但还没有将转基因农产品推向市场的确切商业计划.据报道,迄今为止,得到政府批准的转基因食品只有西红柿、甜椒和木瓜.科学家陈章良表示:"政府一直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正在对10多种生物技术农产品进行种植实验,包括3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以及卷心菜、菜花、大豆、棉花、西瓜和烟草等.
李宝健认为,"即使商业化种植,我们的科学家也有能力生产出与他们匹敌的转基因种子."但同时,他对后续研发及商业化的资金表示担忧.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正在努力跟上美国生物巨头公司的步伐,对孟山都而言,已经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向转基因作物研究方面新投入35亿美元经费后,有望允许三种重要的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化种植,这包括大米、玉米和小麦.显然,中国并不愿意让关乎国家命脉的三种作物的转基因技术话语权旁落他人.
一场由政府坐镇,以自主研发为盾的农业保卫战已然打响.而"子弹"正是跨国粮商入侵他国农业曾使用的利器———转基因.
中国农业种子商务账单
大豆
大豆种子需求量=2346.5万亩×5公斤/亩=11732.5万公斤
种子市场均价:4.4元/公斤.
种子销售金额:11732.5万公斤×4.4元/公斤=51623万元
玉米
实际用种量约11亿公斤左右
种子销售金额:110000万公斤×9元/公斤(约均价)=990000万元
小麦
小麦种子需求量=5903.3万亩×10公斤/亩=59033万公斤
种子市场均价:3.50元/公斤(上浮不超过8%)
种子总价格:59033万公斤×3.5元/公斤=206615.5万元
仅仅这三种主要作物,年种子总价值在1248238.5万元.
(据公开信息整理)
解读
被误读的转基因
如果在高倍显微镜下,你观察一粒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显微镜全过程,也许能看到这种情景:人体的某个基因、另一植物的基因、一个昆虫的基因、一个病毒,它们几个、或单独一个被链接在某个种子的基因链里,各司其职,抗旱,或者抗寒,或者抗虫,或者抗草.
这就是转基因物种.
据北京农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总面积达1.143亿公顷,约占全球作物种植面积的7%.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也从1996年的6个增至2007年的23个.
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累计超过5000万人.其中,种植转基因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三个国家种植转基因总面积共约为世界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79.9%.美国的种植面积是50%以上;印度和中国位列第五、六名,中国占3.3%.
尽管中国的种植面积仅占极少数,但是在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的过程中,它是最大的一块蛋糕.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