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星期日

东北师大为毕业生求职 配备“望远镜”“显微镜”

 本报长春3月22日电(记者彭冰)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届毕业生赵腾辉,一直想到深圳工作.可让他头疼的是,"今年深圳哪些学校要人,岗位需求如何,收入高低、发展空间怎样,城市物价水平和环境究竟如何",这些他都不知道.


    "赵腾辉的困惑,具有普遍性.为此,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常年在全国各地跑,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为每个毕业生配备一架'望远镜'."东北师大就业中心主任王占仁说.


    王占仁所谓的"望远镜"有三种"调焦"方式:一是通过召开市场分析报告会,把学校走访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全面"还原"给学生;二是把这些市场资料编辑成书,毕业生人手一册;三是开展分区指导,由市场走访教师分片负责,无论学生想了解哪个地区的哪个单位,都有相应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用过这架"望远镜"后,赵腾辉的烦恼解决了."对信息了然于胸,有助我更理性、更有针对性地求职.老师还根据我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求职建议."赵腾辉说,日前他已与深圳一所学校签约.


    调研显示,学生择业时还存在另一问题:初次找工作,缺少求职经验.对此,该校设计了"显微镜".


    "学生获取求职经验的有效来源,往往是与自己背景、条件相似的同龄人的真实求职历程.为此,学校历时3年,收集了学生就业典型案例584篇,建成了国内首家学生就业典型案例库,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王占仁说.


    案例库中,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仿的原型,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学校还从案例库中精选出160篇,编辑出版了《临飞》、《冉起》、《流金》3部"案例型"就业指导教材,向学生免费发放.


    "这些都是师兄师姐找工作时的亲身经历,是最原汁原味的经验,非常实用."物理学院毕业生王舒说,她正是从中受到启发,在面试时绕开了"考官故意设置的陷阱",成功签约到一家世界500强企业.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