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投资世界的另一面,本土投资人在商业边缘地带如何游走
不像很多从硅谷回来的海归风投,整日在公众面前大谈自己的十条创投经验、二十条必守准则、五大朝阳产业等,风光无限.王先生(一家浙江民间PE的掌门人,应其强烈要求,本刊匿名处理)就是那种非常务实、闷声发财的本土创投人士.
对于所谓的"阳光行业"、"阳光投资",王先生不置可否.他谈论更多的是其所经历的黑色案例."我想你知道,VC、PE就是那么一回事,一切是为了利益."他淡淡地说.
公众眼中的一家高科技生物制药公司,背后可能是毒贩子的帮凶;一种美容新药物,产自死婴;一家神秘的军工企业,引上百家风投竞折腰;一家金融中介,其实可能在二级市场做老鼠仓……
这样的公司,王先生常常要跟他们打交道,当发现越深入问题越多的时候,他要么干脆不干了,要么就赌进去."没有办法!"王先生这么解释,"我只是在尽职工作,为LP赚更多的钱而已".
良心买卖
去年,某高科技园区,当地政府向他们大力推荐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王先生带着投资团队就去了.
进入一栋灰色的办公楼,推开一个大实验室,上百个十七八岁的貌似技校生一样的年轻小孩儿,穿着白大褂,面前瓶瓶罐罐摆了一大堆. "第一道加热,第二道加一种神秘的添加剂,化学反应后,提炼出某种物质,再蒸馏提纯,全手工操作,产品就出来了."公司老总轻松地介绍.核心团队之前都是在国家级生物医药科研所做过的博士.
就算团队科研能力很强,这也就是一个作坊,怎么谈得上高科技.王先生心里埋怨当地政府走了眼,浪费他的时间.不过既然来了,就聊聊吧."这个东西量少,都是按克卖,几克就是上百美元."这可是黄金啊!"王先生觉得太惊艳了.
"一年也就7、8千万的收入,2千万的利润吧."博士接着说,就靠这一百多人做出7、8千万的收入,2千万的利润.王先生心里扑通扑通乱跳,好运来了,要钓到一条大鱼.
技工们精心手工操作的药物,是氨基酸结构.传统医药无非是中药、化学药物,而传统的化学药物是无机的,跟人体的有机蛋白质必然是有排斥的.氨基酸药物是有机的,相对来说抗性比较小.
原来有一些氨基酸药物从动物或植物中提取的,但这家加工厂能做人工合成.很简单,在无菌的实验室状态下,这些技工通过显微镜,拿非常纯净的小分子,一个一个嫁接下去,把低分子变成高分子,做出的药物纯度高,而且跟人的反应小.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