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八年在中央气象局工作时他就因技术革新评为"中央气象局杜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六○年下放辽宁锦西孙家屯公社煅炼一年里,他受派技术革新搞成功"家用沼气点灯做饭取暖设备"并做实演宣传,效果良好受到公社表扬及奖励;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他曾被评为CHC全国金相显微镜高科技质量监督促进委员会"全国首届行业AAA级质量管理督察长单位"、"全国行业管理督察长"、"2004、2005年度中国百名科学管理先进人物","2005年度中国十大企业管理领军人物"、"2006-2007年度中国十大卓越管理创新人物",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十大杰出企业家"及高级研究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政协人口资源委员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7年创新中国——民营环保创新杰出人物",中共中央宣传部社教中心"构建和谐杜会杰出贡献人物".
他还任职"和谐中国网"和香港国际数码电视台(TVnet·HK)的特级客座教授,中共中央宣传部《党逮》入编者,中共中央党校《党的生命》入编者和特邀编委,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理事长、客座教授及该会医疗行业商会副会长,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中医针灸协会名誉会长等重要职务;获日内瓦E.O.T.L.C2005年"全球最佳企业金质奖"、"全球最佳企业家金质奖"和"第二十四届国际科技品质(新千年)奖"等殊荣.
精致的穿着、矍铄的精神无不透漏着这位传奇儒商的高昂斗志.他,就是广州市导华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导华.半个世纪以来,张导华先生在诸多领域不断钻研和创新,在实践与理论诸多方面都取得如此的丰硕成果.
创新改观念
他是一名商界精英,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小荷尖尖初露角,代表中国教育部在各种商品交易会上频频告捷,创造了中国教育部在诸多著名国际商品交易会上的非凡业绩.
1981年开始,张导华初到中国国家教育部广州办事处工作,负责推广中国教育部直属的清华、北大、浙大等56所院校的科技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艰难工作.1983年,中国教育部组十人代表团,第一次参加香港举办"国际教具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张导华一人操办了会上全部高教仪的安装、操作、演示、答辩,一人面对众多中外同行、专家、观众和记者,用英语、普通话、广州话回应"记者招待会"和现场的各种提问和挑战.当时常遇有宣扬"中国产品不如美国产品好"、"中国教仪不科学"等不怀好意的言论,使中国教仪展团一开幕即处于难堪不利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张导华据理力争,根据以事实说话、用质量评定等标准,让异议者当众哑口无言.1989年,正值五月不利时机,中国教育部组十人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新加坡"国际教具博览会",领导重任张导华担当全部高教仪的安装、操作、演示、答辩工作,面对众多中外同行、专家、观众和记者,他顺利地应对了诸多负面挑战.此外,张导华还负担着百万人民币的巨额财务责任和六人回国的领队,当途经香港罗湖港时,英政府海关关员多次动员他们不要回国,并施以不盖通关章的挑衅,张导华更是加以严正拒绝,带着巨额余款和六名代表回到北京!
1990年,中国贸促会组三人团第一次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教联教具博览会".张导华临危受命替补其它难于胜任的工程师.他作为派出的中国工程师自感责任重大,自有八三年港展会上舌战群儒的经验,他决心:一方面要尽快吸收他人之长,一方面又要维护国格和尊严!在全面调访中,他发现当时显微镜、投影仪和人体模型是在国际教育界的三大流行大趋势,他便尽可能详细收集诸种情报,当时世界上人体模型高科技产品,只有德、美、意几国才能生产,张导华虚心热情地拜访五大生产商却遭到冷眼、冷脸、冷言的回应,那置我中华民族于不屑一顾的不敬轻视的对待,深深刺痛了张导华的民族自尊心.回国后,他用许许多多业余时间,将收集到的情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这三大领域中构思和设计出构想、方案、建议、草样和草图,力图从显微镜、投影仪和人体模型三大领域中打开缺口,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中华民族一定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昂首创新站起来的民族意识深深激励着他,为此他三拒三国世界同行大哥大的资金、技术、设备的合作与威胁,走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可由于当时社会思潮和经济环境的原因,他的想法一直未能实现.张导华却一直坚持着"人生能有几多搏?人生能闯几道险?人生须尽多创世!"
相关的主题文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